手机版美高梅APP(中国)官方下载-IOS/安卓登录入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化

弘扬财政文化 讲好财政故事

发布日期:2024-03-18 17:43 [ ] 浏览次数:

1月21日,中国财经报社在京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力繁荣财政文化——财政文学创作恳谈会”。恳谈会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积极发挥媒体职能作用,进一步推动财政文化建设”主题展开讨论。

中国财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万平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龙一、天津市作家协会文学院院长肖克凡、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长虹、著名编剧全勇先、当代重要作家高晖、《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福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权董事苗福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外部董事冯雅琳等嘉宾与会。会议由中国财经报社纪委书记兼副总编辑孙绪华主持。

万平在致辞中表示,报社作为意识形态阵地,要把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特别是要运用其中的观点方法去创新财政文化建设。在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变革、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尤其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需要文艺作品的体悟与指引,以文化人、以文结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回应时代诉求,立足实际情况,推动构建观念先进、态度积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财政文化体系,是报社应尽之责。中国财经报社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守新闻初心,创新宣传方式,同时持续推动以文学的笔触刻画新时代财政人的实践担当、精神生活与心灵世界,诠释财政工作中的诗意人生,满怀真情、直面真实、保持热爱,讲好中国财经故事,繁荣财政文化。

汪惠仁结合自身经历对财政文化建设和财政文学创作提出建议。他认为,财政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财政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建设好财政部门构建的文学平台,是推动财政文化建设的很好途径,尤其对财政系统内的写作者而言。报社作为一家新闻媒体,应当克服宣传腔,做好“人的叙事”,做好“故事的叙事”。要重视财政系统内的写作者,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每一位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和世界发生关联,长此以往,财政系统的文学创作乃至文化建设就会取得显著进展。

鲍尔吉·原野认为,文学、文化的作用就像空气,每个人都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说,繁荣财政文学、建设财政文化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人们一般都认为财政工作不过是收收支支、跟数字打交道,财政人不过是“账房先生”,但事实上财政的每一分努力都与国计民生相关,都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息息相关。通过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样式把财政历史、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者呈现出来,这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题材的拓展,也是文学反映生活、记录历史的要求。

龙一认为,文学作品是财政文化建设最直接的现实土壤,而文学来源于生活,应该从财政系统中培养一支坚实的作家队伍,多写一些财政人自己的故事,让“专业人写专业事”。他还建议,报社可以与鲁迅文学院等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在《财政文学》开设“创作谈”等小专栏,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财政系统作家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全勇先提出,各行各业都有探究文学的门道,财政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门道,比如去解读财政政策、解读经济现象等方式。如果财政系统的作家能把自己行业里的喜怒哀乐和内部的门道挖掘出来,那就是意义。

长期深耕工业题材的作家肖克凡认为,工业题材从来都不是丰产的文学类型,财政大抵也是如此。尽管这样,我们仍然要写。一方面,因为这里有这么一群活生生的人,他希望能以文学的方式让他们留存下来,为他人了解。另一方面,这些基层写作者热爱文学,本身就在生活的原点,把文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文学的生命永远在于真诚,他们对生活有看法,并且用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通过持续推动财政文学创作,财政文化建设一定硕果累累。

徐福伟则结合文学刊物的编辑出版经验提出建议,认为报社可将副刊和《财政文学》打造成财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保持编辑定力,注重读者关切,保持刊物清晰的辨识度。为达到最大化宣传效果,可以强化宣传路径,将财政文学更好地推出去,强化“期刊+”的理念,使得期刊出版与高校文学教育得到融合发展,同时将图书板块与品牌出版社强强联合,打造品牌期刊的延伸等。

郭长虹认为,在当下背景下,报社积极推动财政文学创作和财政文化建设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财政经济工作有其底层逻辑,有一定的专业性门槛。通过文艺作品将专业性领域的生活与实践呈现给社会公众,增进了解、释疑解惑,这正是财政文学创作者的用武之地,也是财政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

高晖提出,报社持续推动财政文学创作和财政文化建设,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财政领域的生动实践,也是主流财经媒体走向成熟、多元的体现。财政改革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饶的生长沃土和丰富的创作素材。财政系统的文学创作氛围很好,有众多文学爱好者,大家积极创作,切入当代文学现场,用文学反映财政工作和财政人的生活,这是财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文学发展的生动体现。同时,要长期积累,并争取有大家力作持续涌现。

苗福生提出,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感觉今天的文学似乎处于式微的状态,但是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低估了人民对于文学的需求。事实上,这个市场很大,且永远存在。财政系统对于文学的渴望亦是如此。因而有两个建议:一是报社要为系统内的读者提供一流的作品,不断地提高系统内读者的品鉴能力;二是专业作家可多关注财政题材,许多社会问题的底层逻辑,可能是财政分配与管理的问题。通过这个窗口观察世界、人性和人心,一定能够出好作品。

冯雅琳认为,财政文学作为财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真善美、坚持人民性的前提下,它的作品应该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抒发,更多的是来自精神深处的东西;它的视角不仅要从国家民族时代等宏观的角度去写,还要从个人的经历体验等微小的角度去打动人;它的题材不仅要关注财政系统,更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但凡能抵达文学的本质,能给人带来精神启迪和心灵拓展的,无论什么题材,都值得推崇。


来源:手机版美高梅APP下载
打印 关闭

XML 地图